导读
一、石大法:中国山水画艺术在中西方双向奔赴中蝶变升华
No.1 Chineselandscape paintingart is sublimated in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二、当代语境下山水画传承与创作的思考
No.2Reflection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creation oflandscape painting Art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三、不懈追求 未来可期
No.3Unremitting pursuit of the future
四、石大法参展经历
No.4Solo & Group Exhibitions
▼
石大法,1946年12月生于江西万安县,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井冈山市文联主席。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理事。擅长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型专业性展览并多次获奖。为中央军委大楼、江西省委省政府会议厅、北京京西宾馆、江西宾馆等单位创作多幅大型山水画。作品被文化部、毛主席纪念堂、江苏美术馆等国内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画院及国内外人士收藏。个人艺术成就被《人民日报》《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国画艺术》《中国画家》等多种报刊、杂志报道,并在中央电视台《收藏天下》栏目、《影响力人物》《对话品牌》栏目、江西电视台、吉安电视台专题介绍。出版有《当代画家一石大法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江西当代美术家精品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杰出山水画家一石大法专集》 (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社)。
(一)中国山水画艺术在中西方双向奔赴中蝶变升华
石大法访谈录
Chineselandscape paintingart is sublimated in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Interview with Shi DaFa
气象雄浑意境高远
石大法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成就
文/龙瑞
时至当下,山水画的创造已不仅仅局限于古典式玄风逸韵的求索,也不再仅仅作为个人心性修为的对象化产物。山水画的表现主题精神意蕴、图式格调、笔墨趣味等,均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被空前地激发出新的创造潜能,因而也开辟出迥异于前人的发展路径与美学境界。李可染先生主张“为祖国河山立传”,并以意境的营构作为山水画创造之鹄的,而在方法论上,他又主张“用最大的勇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些主张和观念,已经形成为体大思精的山水画美学新体系。今观石大法先生的山水画创作,窃以为其路径和境界,李可染先生的画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石大法的绘画渊源于南方广州美院一系,但他早年求学时正处以“新山水画”美学体系为圭桌和旨归的时代,他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是必然的。在他的笔下,以井冈山为主要表现对象,并创造出意象雄浑、意境高远的崭新山水画,成为他坚持不舍的艺术追求。
石大法《天山丽色》
46×69cm
石大法的山水画创作,尤为注重表现出自然山水雄奇磅礴的精神气象。这种美学特质,源自他数十年饱游沃看真山真水的丰富经历作为井冈山人,他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与山水情怀。在这方充满革命精神的热土上,井冈山已经成为一种英雄精神的美学意象与文化符号。石大法长年累月地在井冈山游览写生,既以“格物致知”的态度心领神会其寒暑易节、朝晖夕阴的变化规律,又在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中感悟了井冈山雄浑磅磺的内在精神。其所见所感,化作其笔底的山水意象,不仅形成了法度森严、神超理得的艺术特征,而且焕发出天高地迥、恢弘博大的精神气象。其画面,群山万壑,层峦叠嶂,万木争荣,飞瀑流泉,无不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石大法《朝霞映井冈》
96×180cm
作为一名亲炙于岭南山水画精神的优秀画家,石大法一方面在纵浪大化的山水写生中练就了目击道存的本领,一方面锤炼出将其转化为“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的画面意境的能力。山水意境的创造,必使客观实在的自然山水转化为主观情思的载体和象征,也即因心造境,以手运心,从而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在创作中,石大法突破了一般性取法自然的客观化描摹,而表现出一种“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的创造性,其画面意象任其分合图式自由剪裁组合,这是他按照美的规律与抒情写意的需要而独辟蹊径的创造,因而无不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营构出高远深邃的审美意境。
石大法《山静水清》
46×69m
围绕气象的焕发与意境的营构,石大法在笔墨语言上表现出广采博取、取精用弘的多样性一面。他不但善于从写生中发掘出新的技法语言,而且擅长吸收传统技法精华,深研画理画法,并表现出融通北格南韵的努力与追求,因而其山水图式、风格、意境、笔墨等,并无千篇一律的弊端。
从石大法的山水画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追求、不蹈故常的创造精神,凭此,他必将在现当代山水画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笔墨雄浑写大山
代序
文/叶青
石大法先生对于自然山水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三十年的井冈山生活更使他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数十年间,他朝夕与大山为伴,大山的巍峨雄奇,给了他无限的艺术灵感;大山的峰峦泉石,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当他专业从事绘画创作之后,井冈山水遂成为他笔下最具魅力的艺术主题。
石大法《家山秋韵》
46×69m
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以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崇高地位,成为革命传奇与红色文化的符号象征。而每一位走近这座大山的人,也为其磅礴的山峦气势和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而震撼。为了画好井冈山,石大法几乎踏遍了这座大山的峰峦沟壑,可谓是奇峰搜尽;他以浓重墨彩遍写井冈诸峰,充分表现了井冈山的苍劲、雄浑之美。更为重要的是,井冈山给了他深刻的审美启迪与陶冶,其艺术风格正与井冈山的雄浑之美相得益彰,因此,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井冈山成为石大法走向全国画坛的标志性题材。
石大法善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雄浑朴厚之美。无论是井冈山水主题作品,还是其他山水题材创作,大都意象磅礴,构图饱满,沉郁苍劲。他的笔下既有对井冈山全景的宏观再现,也有对飞瀑流云、山居林道、翠柏苍松乃至四季不同景致的局部描绘。每一幅作品都表达了画家从不同角度对井冈山的理解,融入了画家对山川景物的独特认知与感悟。同时,这种苍茫朴厚之气已化作石大法内在艺术气质的一部分,充溢于其山水创作之中,成为他山水画创作风格的底色,也成为其山水画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石大法《大井春晖》
96×180cm
南朝著名画论家谢赫论画首重气韵,五代荆浩《笔法记》更将“气”“韵”视为山水画的首要追求。山水气韵并非可以凭空获得,必须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充分把握自然山水的内在性灵。因此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提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石大法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美学积淀,使他在师法造化、写生山水的过程中,能与大山心意相通,得井冈山水性灵,进而把握并表现出井冈山水真气。当石大法将其所感悟的山水精神外化于笔墨时,遂形成了浑朴、苍郁、厚重的笔墨风格。
古人画山水特重用墨,因为笔墨与气韵的把握与传达密切相关。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云:“作画用墨最难”。石大法深入到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之中用心钻研,学习继承。他十分推崇范宽、石涛、黄宾虹、傅抱石等山水大家,潜心于从前人山水创作的经验之中汲取养分,以浓厚笔墨写真厚重山体,逐渐形成自家风格。
石大法《雨溪》
46×69cm
积墨作画易传山水浑厚苍茫之气,画面耐看但难以掌握,是水墨山水画的一道难关。石大法对积墨之法有着深入的钻研,近年来更是颇有心得。他曾经说:“我的山水画大多以墨色为主,为达到山体厚重,有时积墨5、6层,甚至7、8层。”现代画家潘天寿曾说:“积墨须在杂乱中求清楚,清楚中求杂乱。”石大法深得此中三昧,他说:“我每积一层墨,心中会更清晰明确,层次也越发分明。”因此,他的笔墨朴茂、凝炼,苍润兼济、疏密得当;而这种笔墨追求,正与其对于山水的风格表达相适应。
石大法《西阳红》
46×69cm
石大法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潜心于对山水画传统的继承,但不刻意仿古;他也曾广泛吸收中西艺术技法,但并不汲汲于所谓“创新”。他努力在自然造化中陶冶性灵,用潜心淬炼的笔墨表达自己对大山大水的感悟和理解,形成了强烈的画面视觉效果,展现出雄奇博大的山水之美。
石大法《红军谷》
120×120cm
(三)不懈追求 未来可期
Unremitting pursuit of the future
龙瑞(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长、乙亥仲秋于吼石堂):从石大法的山水画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追求、不蹈故常的创造精神,凭此,他必将在现当代山水画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石大法《黄洋界哨口》
245×124cm
(四)石大法参展经历
Solo & Group Exhibitions
●1993年出席江苏美术馆举办的”93中国画大展”并在开幕式上代表进话
●2013年12月29日在西安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
●2015年9月16日参加特区美术交流系列展——画说心语·九人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10月30日参加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6年6月15日在中国国家画院展览中心参加全国名家艺术展
●2019年10月26日在上方美术馆举办“井冈情怀”个人美术展
石大法先生和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长龙瑞先生合影
石大法《苍山如铁》
190×145cm
石大法《井冈辉煌》
180×96cm
石大法《井冈翠峰层层》
69×138cm
石大法《井冈红军路》
96×180cm
◆继承中华文化审美基因
◆坚守中国美术文化阵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